被稱為“工業(yè)維生素”的稀土,正以“量價齊升”的姿態(tài)重返市場聚光燈下。作為17種稀有金屬組成的“工業(yè)黃金”,它既是新能源車的“動力心臟”、風電的“能量引擎”,也是軍工裝備的“隱形鎧甲”。近期,稀土板塊在資本市場持續(xù)升溫,氧化鐠釹、鏑鐵合金等主力品種價格月漲幅超10%,出口數據更透露出“結構升級”的關鍵信號——這場“稀土狂飆”,究竟藏著哪些新機遇?
一、價格狂飆:供需錯配下的“稀缺性溢價”
稀土價格的上漲,本質是“需求爆發(fā)”與“供給剛性”的碰撞。
從需求端看,全球新能源轉型進入“加速期”:歐洲2035年禁售燃油車法案倒逼車企加速電動化,一臺新能源車電機需消耗約0.5kg稀土永磁材料;美國《通脹削減法案》推動風電裝機量激增,單臺3MW風機需約3噸中重稀土。
供給端則受“政策+資源”雙重限制:中國作為全球60%稀土礦、85%分離產能的主導者,近年持續(xù)強化開采總量控制(2024年指標僅增10%);海外唯一規(guī)模化稀土礦(澳大利亞芒廷帕斯)因環(huán)保訴訟減產,緬甸因政局動蕩關閉邊境礦場。
二、出口新動向:從“原料輸出”到“技術主導”
稀土板塊的“狂飆”,不僅是價格的狂歡,更是出口結構的質變——從“賣礦石”轉向“賣高端產品”,掌握全球產業(yè)鏈話語權。
海外需求“精準化”??:歐洲車企(如大眾、寶馬)不再滿足于采購稀土氧化物,轉而要求直接供應高性能釹鐵硼磁材(用于永磁同步電機);美國新能源設備商(如通用電氣)提出“零關稅+長期協議”采購模式,鎖定中國中重稀土分離產能。海關數據顯示,2024年1-5月,中國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同比增25%,而初級氧化物出口量降10%,出口單價提升18%。
技術壁壘“卡脖子”??:中重稀土(鏑、鋱)因分離提純難度大,全球僅中國、越南具備規(guī)?;a能力。海外新能源車企為規(guī)避供應鏈風險,開始與中國企業(yè)合作建設“海外稀土深加工基地”(如在墨西哥設廠),將中國的技術與資源優(yōu)勢與當地政策結合,形成“資源-加工-應用”閉環(huán)。
三、熱門領域與企業(yè):誰在“吃”到紅利?
稀土產業(yè)鏈的“狂飆”,正沿著“資源→分離→深加工→終端應用”鏈條傳導,三大領域的企業(yè)最受益:
1. 資源端:輕稀土龍頭“握礦生金”??
輕稀土(鑭、鈰、鐠、釹)占全球產量90%,中國北方稀土集團依托白云鄂博礦(全球最大輕稀土礦),占據國內60%輕稀土開采指標。近期氧化鐠釹漲價直接增厚其利潤,2024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35%,成為板塊“業(yè)績王”。
2. 分離端:中重稀土“稀缺標的”??
中重稀土(鏑、鋱)分離產能集中于廈門鎢業(yè)、廣晟有色等企業(yè)。其中,廈門鎢業(yè)擁有全球最大的中重稀土分離基地(年處理能力2萬噸),其“離子型稀土礦綠色提取技術”國際領先,海外客戶訂單占比從2023年的20%提升至2024年的40%。
3. 應用端:新能源+軍工“雙輪驅動”??
新能源車?:釹鐵硼磁材是永磁電機核心材料,方正電機、正海磁材等企業(yè)綁定特斯拉、比亞迪供應鏈。
?軍工?:稀土永磁用于導彈制導系統、雷達傳感器,中航沈飛、航發(fā)動力等軍工集團旗下配套企業(yè),因“國產替代”加速迎來訂單爆發(fā),部分企業(yè)特種磁材毛利率超35%。
結語:稀土“狂飆”的底層邏輯是“戰(zhàn)略稀缺性”
這場稀土行情的本質,是全球產業(yè)升級與中國資源優(yōu)勢的共振。短期看,價格漲勢與出口結構升級將推動板塊持續(xù)活躍;長期看,掌握“資源+技術+客戶”三重壁壘的企業(yè),才能在全球稀土產業(yè)鏈重構中站穩(wěn)腳跟。對于投資者而言,關注“輕稀土龍頭的資源儲備”“中重稀土企業(yè)的分離技術”“新能源/軍工領域磁材訂單”,或許能抓住這波“工業(yè)維生素”的風口。
(注:本文為原創(chuàng)分析,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,以上觀點僅供參考,不做為入市依據 )長江有色金屬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