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美國新總統短期政策影響、國內經濟增長與政策預期、下游放假導致的庫存情況及海外現貨改善持續(xù)性。短期內,需留意美國關稅和基建政策,若關稅力度弱,美銅可能承壓,而倫銅和滬銅相對抗跌。
一、月度價格走勢復盤
1.1現貨價格走勢
▲CCMN現貨銅一月份走勢圖
如上圖所示,2025年1月,國內現貨銅價穩(wěn)中上行。長江有色金屬網——長江現貨1#銅月均價報75122.22元/噸,日均上漲70元/噸;2024年12月均價報74563.18元/噸,與上月均價相比上漲0.75%。
1.2滬銅期價走勢
▲CCMN滬期銅一月份走勢圖
如上圖所示,2025年1月滬期銅保持高位運行姿態(tài)。本月滬銅結算價報74945.56元/噸,月均線上漲2.64%,日均上漲120元;2024年12月均價報74384.09元/噸,與上月均價相比上漲0.75%。
1.3LME銅價格走勢
▲CCMN倫敦(LME)銅一月份走勢圖
CCMN數據顯示,2025年1月LME期銅震蕩走強。本月倫銅均價報9103.33美元/噸,日均上漲18.61美元/噸;2024年12月均價報9049.26美元/噸,與上月均價相比上漲0.60%。
1.4內外庫存數據
▲CCMN滬銅社會庫存一月份走勢圖
如圖所示,2025年1月滬銅庫存呈累積姿態(tài),累積增加23,877噸至98,049噸,環(huán)比漲幅32.2%,創(chuàng)下逾1個半月新高。
▲CCMN倫敦(LME)銅社會庫存一月份走勢圖
如上圖所示,2025年1月LME銅庫存高位回落,累積減少13,775公噸至257,625公噸,累積跌幅5.08%。
二、宏觀政策風云
2.1:海外宏觀政策動態(tài):
1、美國經濟數據強勁:美國12月ISM服務業(yè)PMI為54.1,超預期的53.5及前值52.1,顯示服務業(yè)活動迅速反彈。同時,非農新增就業(yè)25.6萬人,為九個月最大增幅,遠超預期值16.5萬人;CPI同比上漲2.9%,為去年7月以來的最高,這些數據指向降息暫緩的可能。
2、美聯儲態(tài)度謹慎:多數美聯儲成員認為降息需謹慎,因通脹預計2025年下降,降息步伐和路徑不確定。市場預計美聯儲不會在近期降息。
3、美元指數先揚后抑,1月20日特朗普上任首周開始下滑,因其未激進實施關稅政策,對加、墨關稅細節(jié)未公布,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也未實施,并表態(tài)傾向于避免對中國加征關稅以提振市場。特朗普在達沃斯論壇呼吁美聯儲加快降息,全球央行跟進,導致美元指數走弱,使得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對其他貨幣買家更便宜。
4、歐洲央行降息預期:歐洲央行12月會議紀要顯示,政策制定者計劃謹慎漸進降息,下次會議預期再降25個基點,2025年底基準利率或降至2%。
5、1月歐元區(qū)消費者信心微升至-14.2,電動汽車激勵措施在歐盟成員國間差異大。
2.2:國內宏觀政策動態(tài):
1、新能源汽車推廣:財政部要求年度公務用車采購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低于30%。
2、制造業(yè)PMI擴張: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制造業(yè)PMI為50.1%,連續(xù)3個月擴張,顯示制造業(yè)活動穩(wěn)步增長。
3、貨幣政策寬松:1月3-4日召開的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,會議釋放的信號,繼續(xù)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,適時降準降息,保持流動性充裕和金融穩(wěn)定增長;同時強化金融風險研判,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。并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.25個百分點,自2025年1月1日起執(zhí)行新利率。
4、“白名單”項目貸款近4萬億,創(chuàng)新性政策助力開發(fā)商調整結構、保交付、加快債務重組。
5、國家統計局發(fā)布數據,12月全國CPI環(huán)比上漲持平,同比上漲0.1%;核心CPI同比上漲0.4%。PPI環(huán)比下降0.1%,同比下降2.3%,降幅收窄,表明中國經濟的韌性和穩(wěn)健。
6、商務部李剛司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表示,2024年汽車報廢更新超290萬輛,置換更新超370萬輛,拉動銷售9200多億;超3600萬消費者購買八大類家電5600多萬臺,銷售額達2400億;家裝廚衛(wèi)“煥新”銷售近6000萬件,約1200億;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138萬輛,新車銷售超37億,消費市場活力增強。
三、供需動態(tài):
3.1、供應方面:
①全球銅礦供應緊張:2024年以來,全球銅礦供應持續(xù)緊張,部分礦山面臨礦齡老化和采掘成本上升的問題,同時巴拿馬科布雷銅礦停產,智利、巴西等地銅礦遭遇罷工或停產,新增銅礦山品位低。盡管智利國營礦商Codelco公布其在11月銅產量大增近17%,但整體供應端緊張格局依舊。
②銅精礦市場短缺:因礦山供應不足和冶煉產能擴大,銅精礦市場面臨短缺。標普預測2024-2025年供應缺口將擴大。同時,我國在青藏高原發(fā)現大量銅礦資源,但短期內難以緩解供應緊張局面。
③廢銅供應階段性緊張:進入1月后,受雙節(jié)影響,廢銅環(huán)節(jié)的貨物流轉預計將明顯放緩,部分廢銅企業(yè)可能會停產,導致廢銅供應出現階段性緊張。1月,中國精煉銅市場季節(jié)性過剩,但過剩程度低于預期,因需求同步進入低谷。銅精礦加工費低位,原料緊張,銅產量或環(huán)比下降。進口銅入市量減少,煉廠發(fā)貨稀缺,國產平水銅資源趨緊。預計2025年銅精礦加工費(TC/RCs)為每噸10.7美元或每磅10.7美分,年末或升至每噸20美元、每磅20美分。自2024年起,冶煉產能擴張與精礦供應短缺導致TC/RCs大幅下降,此趨勢2025年將持續(xù)。2024年中國精煉銅產量增5.4%至1206萬噸,周度TC降至4.36美元/噸,12月回升至8.09美元/噸,但銅礦供需仍緊張,2025年TC/RCs料維持低位。
3.2、需求方面:
①消費提振政策: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“提振消費”列為2025年首要任務,支持以舊換新政策。商務部數據顯示,家電以舊換新和汽車置換補貼等政策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顯著。
②汽車與家電需求增長:2025年汽車置換補貼標準統一,促進市場競爭均衡,利好消費者。同時,家電出口訂單略有增長,得益于海外市場需求。
③再生銅桿企業(yè)庫存下降:節(jié)前正常生產的再生銅桿企業(yè)囤積了原料,而停產企業(yè)因原料問題暫停生產。線纜企業(yè)開工率回升,但受春節(jié)和季節(jié)性淡季影響,整體需求仍偏弱。
四、月度總結
本月銅價走勢圍繞特朗普總統的就職及其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、美聯儲降息前景的不明朗、美元匯率的先揚后抑,以及中國的寬松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而震蕩運行。1月20日,特朗普總統正式上任,并在其執(zhí)政首周采取了相對溫和的政策立場,未急于實施關稅措施,且表現出更傾向于避免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態(tài)度,這一變化提振了市場情緒,對美元指數構成打壓,進而提振金屬商品價格走勢?;久嬷行云?,隨著國內春節(jié)臨近,下游企業(yè)遞進式放假,需求逐步轉弱。本月精銅社會庫存出現明顯回升,同時現貨升水也持續(xù)下跌。在年前,供需面中空壓力上升,隨之弱化對銅價的支撐。盡管供需面矛盾不凸出,但國內銅社庫已進入季節(jié)性累庫階段,預計累庫量約為25萬噸。不過,相對于當前市場環(huán)境來看,累庫節(jié)奏偏緩,現貨升貼水并未壓倒式大跌,格局維持在弱升水狀態(tài)。銅價總體維持高位震蕩格局,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節(jié)后庫存累庫情況和現貨實際交易動態(tài)。本月現貨銅價運行區(qū)間在73500-76200之間。
五、銅行業(yè)熱點
5.1【青藏高原銅礦資源重大發(fā)現】
1月6日,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,青藏高原找礦取得重大突破,新發(fā)現銅礦資源量超2000萬噸。該地區(qū)已形成四個千萬噸級銅礦資源基地,預測資源潛力達1.5億噸,有望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。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菊興表示,將在新地區(qū)如浙、閩、粵等地開辟新的銅礦找礦區(qū)域。
5.2【金誠信投資7.51億美元建設龍溪銅礦東區(qū)采選工程】
金誠信(603979)1月19日晚公告,擬投資7.51億美元于剛果(金)龍溪銅礦東區(qū)采選工程。項目預計年均銷售收入5.42億美元,年均利潤總額2.12億美元,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1.91%。
5.3【五礦資源稱2025年拉斯班巴斯銅礦產量預計為36萬至40萬噸】
1月24日訊,在香港上市的五礦資源(MMG)周四稱,2025年秘魯拉斯班巴斯銅礦的產量將達到360,000-400,000噸。該銅礦在2024年的銅產量(陰極銅加上銅精礦)合計為399,758噸,比上年增長15%。
5.4【必和必拓決定對競爭對手“英美資源”集團的新收購要約選擇放手】
1月27日訊,當地時間25日消息,必和必拓(BHP)已經決定不再對競爭對手英美資源集團提出新的收購要約。這一決定主要歸因于英美資源集團股價的大幅上漲,使得原本計劃中的收購交易對必和必拓而言變得過于昂貴。必和必拓最近與加拿大倫丁礦業(yè)聯手以30億美元收購了阿根廷未開發(fā)的銅礦FilodelSol。
六、春節(jié)期間關注點
6.1春節(jié)假期期間,中國金融市場休市,但重要事件不斷。
6.2美聯儲FOMC利率決定及鮑威爾講話: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和降息預期變化。
6.3歐洲央行降息預期:關注歐洲央行降息決策對銅價的影響。
6.4中國經濟數據:關注中國1月制造業(yè)PMI等數據,了解中國經濟運行狀況。
6.5行業(yè)報告與市場動態(tài):關注亞洲多國和地區(qū)市場動態(tài)以及行業(yè)報告發(fā)布情況,了解銅市供需變化。
ccmn.cn(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據此入市風險自負)
【免責聲明】: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刪稿郵箱:info@ccm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