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江有色金屬網 > 有色知識 > 雷尼鎳介紹及發(fā)現(xiàn)歷史

雷尼鎳介紹及發(fā)現(xiàn)歷史

   來源:

雷尼鎳又譯蘭尼鎳、加氫催化劑,是一種由帶有多孔結構的鎳鋁合金的細小晶粒組成的固態(tài)異相催化劑。

    雷尼鎳(英語:Raney Nickel)又譯蘭尼鎳,是一種由帶有多孔結構的鎳鋁合金的細小晶粒組成的固態(tài)異相催化劑,它最早由美國工程師莫里·雷尼(Murray Raney)在植物油的氫化過程中,作為催化劑而使用。其制備過程是把鎳鋁合金用濃氫氧化鈉溶液處理,在這一過程中,大部分的鋁會和氫氧化鈉反應而溶解掉,留下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微孔。這樣雷尼鎳表面上是細小的灰色粉末,但從微觀角度上,粉末中的每個微小顆粒都是一個立體多孔結構,這種多孔結構使得它的表面積大大增加,極大的表面積帶來的是很高的催化活性,這就使得雷尼鎳作為一種異相催化劑被廣泛用于有機合成和工業(yè)生產的氫化反應中。由于“雷尼”是格雷斯化學品公司(W. R. Grace and Company)的注冊商標,所以嚴格地說,僅有這個公司的戴維森化學部門(Grace Davison division)生產的產品才能稱作“蘭尼鎳”。而“金屬骨架催化劑”或者“海綿-金屬催化劑”被用于稱呼具有微孔結構,而物理和化學性質類似于雷尼鎳的催化劑。

發(fā)現(xiàn)歷史
    1897年法國化學家保羅·薩巴捷發(fā)現(xiàn)了痕量的鎳可以催化有機物氫化過程。隨后鎳被應用于很多有機物的氫化。1920年代起美國工程師莫里·雷尼開始致力于尋找更好的氫化催化劑。1924年他采用鎳/硅比例為1:1的混合物,經過氫氧化鈉處理后,硅和氫氧化鈉反應掉,形成多孔結構。雷尼發(fā)現(xiàn)這種催化劑對棉籽油氫化的催化活性是普通鎳的五倍。隨后雷尼使用鎳/鋁為1:1的合金來制造催化劑,發(fā)現(xiàn)得到的催化劑活性更高,并于1926年申請專利。直到今天,1:1的比例仍然是生產雷尼鎳所需的合金的首選比例。

雷尼鎳

【免責聲明】此文章僅供讀者作為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出于傳遞給讀者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長江有色金屬網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