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蘇美達所屬能源公司與歐洲知名光伏組件分銷商簽署157MW高效光伏組件供應協(xié)議。根據協(xié)議,能源公司將為該客戶提供總計157MW的高效光伏組件。雙方積極響應歐洲能源轉型需求,達成長期互信合作,并就未來在光伏車棚、農業(yè)大棚、光儲融合、EPC、智慧運維等創(chuàng)新應用領域合作達成共識。
歐洲光伏市場:從“價格洼地”到“技術高地”的蛻變??
歐洲光伏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。自歐盟《凈零工業(yè)法案》落地,要求40%的光伏組件需本土化生產,表面看是貿易壁壘,實則是倒逼產業(yè)升級的信號。
蘇美達此次合作的特殊之處在于,其組件不僅滿足歐洲嚴苛的碳足跡認證,更在“光伏+”場景中嵌入智慧運維系統(tǒng)。
行業(yè)數據顯示,2025年歐洲分布式光伏增速預計達18%,而集中式電站因土地政策收緊增長乏力。蘇美達提前布局光伏車棚、農業(yè)大棚等場景,正是瞄準了歐盟對“土地友好型”光伏的傾斜政策。
這種“輕量化、場景化”打法,既規(guī)避了歐洲日益嚴苛的用地限制,又為后續(xù)光儲融合埋下伏筆。
??技術暗戰(zhàn):從TOPCon到鈣鈦礦的“第二戰(zhàn)場”??
在157MW訂單背后,一場關于下一代光伏技術的卡位戰(zhàn)悄然展開。蘇美達在協(xié)議中特別強調“智慧運維”和“EPC整體解決方案”,這與其在BC技術、鈣鈦礦領域的儲備密不可分。
行業(yè)預測,2025年TOPCon市占率將突破80%,但BC+HJT的復合技術路線正成為頭部企業(yè)新的競技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歐盟近期通過“創(chuàng)新基金”加碼鈣鈦礦研發(fā),試圖在第三代光伏技術上建立壁壘。蘇美達此次合作中預留的技術接口,或為未來導入鈣鈦礦-晶硅疊層組件鋪路。
這種“現有訂單保現金流,前瞻技術謀定價權”的雙軌策略,正是中國光伏企業(yè)從“產能輸出”轉向“技術主導”的縮影。
??供應鏈重構:本土化產能的“柏林墻”如何跨越???
面對歐盟30GW本土制造目標,單純組件出口模式已不可持續(xù)。蘇美達的破局之道在于“柔性供應鏈”——其在德國倉儲網絡的智能化改造,使交付周期縮短30%。這種“歐洲倉+中國智造”的混合模式,既滿足本土化政策要求,又保留中國制造的效率優(yōu)勢。
更深層的戰(zhàn)略在于產業(yè)鏈協(xié)同。協(xié)議中提及的“EPC合作”,暗示蘇美達可能通過工程總包帶動逆變器、支架等配套產品出口。
??能源地緣:中歐光伏合作的“新大陸”??
在歐盟對華光伏態(tài)度分化之際,蘇美達的合作范式提供新思路:通過與本土分銷商深度綁定,將單純貿易關系升級為技術共研、標準共建的生態(tài)聯盟。
這種戰(zhàn)略與歐盟太陽能屋頂倡議不謀而合——到2029年歐洲所有新建居民建筑需強制安裝光伏。
蘇美達在BIPV(光伏建筑一體化)領域的技術儲備,或將打開年均200億歐元的增量市場。而光儲融合方案的提前布局,更是卡位歐盟2027年儲能強制配比政策的先手棋。
??結語:光伏新冷戰(zhàn)下的“中國解法”??
157MW訂單背后,是一場關于技術標準、供應鏈重構、能源地緣的立體博弈。當歐洲試圖用政策圍墻保護本土產業(yè)時,中國企業(yè)的回應是:用更高維度的技術創(chuàng)新撕開裂縫,用更靈活的商業(yè)模式構建護城河。
【免責聲明】: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。文章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刪稿郵箱:info@ccmn.cn